這一期的商業週刊封面是:童年富裕病。

        童年富裕病,是這一世紀新出來的名詞。正當嬰兒潮的生命長大成人,掙得自己的財產時,也將大把鈔票留給下一代。『美國調查: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,2成放棄工作,多數一事無成;他們得到越多,越不滿足,甚至失去奮鬥目標。這股「富裕病毒」正席捲全球,從美國、日本到台灣……


        這批嬰兒潮世代的人們,並沒有把他們辛苦掙錢、創業維艱的精神一起傳承下去。


        我並沒有站在書店把整個故事看完,只是習慣性的先讀王文靜的文章。『太富裕』恐怕比『貧窮』更叫人難以防範,而我們是不是都有一點『affluenza
』?


        什麼是『富裕病』?我不敢下定義,但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確實會讓人們忘記自己活著到底要幹嘛。如果人生沒有了目標,那活著只是一種奢侈。


        最近時常在反省,究竟是怎樣的原因促使我興起出國唸書的念頭,又是怎樣的理由,讓我毅然決然地放下這樣的念頭,而且快得讓我有點驚訝。


        記得念碩士的時候,那時候的熱血沸騰,總是第一個到實驗室,最後一個離開實驗桌。滿腹的理想抱負,甚至願意每週開車往返嘉義只為了到台北補習,一圓出國留學的夢想。那時的夢想,此時的猶豫。畢業後,如願進入台灣不是最大但也是第二大的研究單位工作,但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懷疑與失望,究竟是台灣病了,還是我太天真了?


        當我誠實的告訴我周圍的朋友姑娘我不想玩下去的時候,換來的多半都是瞪大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,試圖告訴我不要灰心不要難過咱們東山再起再接再厲,還搬出什麼國父革命十次偉大精神,效仿愚公移山不屈不撓的毅力與精神總有一天成功便會降臨!不知是我太會催眠自己還是太剛愎自用,我並不因為我的轉頭而覺得難過與失望,反而有種試圖解脫的快感。


       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,我並不想一輩子留在台灣老死在這邊。不是說我不愛台灣,而是台灣是個小島,出走是必然的現象。總覺得做每件事情,都應該要有其理由與熱情,然而現在我卻不能在諸位科學家眼睛裡讀到熱情。記得要應徵第二次工作的時候,跟一位研究蛋白質結構的老闆面試,他很盡責的為我詳述實驗室裡的研究工作,並解釋他們的解決之道。聽完片刻,我開始懷疑他是不是只為了保住這份薪水與『可能』得來不易的名聲死命撐著,而並非因為熱情:做完一個蛋白質再做下一個,做不出來再找下一個,並且一定要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現在研究的東西其實很有價值,至於那到底是什麼其實不太重要。


        而我現在的老闆,人真的是很溫和且善良,是一位相信『主』的老闆。一天夜深人靜的夜裡,我撇見他貼在白版上的文章,這是一篇投稿到類似『福音』之類的出版社的小文章,內容說到很多很多我對科學研究的疑問,當然他都有他所謂的『解答』。然而越是讀到最後,越讓我感到無力與茫然,他提出許多疑問,但卻用『主』與『上帝』最為解答的宣洩口(當然嘛!這是福音)。心理想著,真是好一個藉口!我一點也沒領悟出什麼。然後這些『科學家』還是了無創意的做著無趣的研究,這比起每天的餐飲依循著:漢堡蛋
陽春麵 咖哩飯然後日復一日像是公式一般循環著還無聊的研究方針。


        沒有活力,沒有動力,沒有未來。這就是我目前眼中的台灣社會。


        是不是台灣過得『太富裕』了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smin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