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一週以後,囉唆女決定大反攻,先來個離職震撼彈,連同輪到他的Progress report和Journal report都一併省略。那一天,meeting火藥味十足,別說我們這種小助理了,連Post Dr.都束手無策,只能任憑師母河東獅吼,老闆如綿羊般被宰割。

星期五一早,棉花糖怯生生地跟我說,師母在老闆辦公室和老闆大吵,大概天要塌下來了。很好,一大早就有了結論:今天我們皮要繃緊一點。

是的,他們不但吵架,師母還眼睛紅咚咚的回實驗室做實驗。經過中午他們又私下長談後,顯然事情並沒有改善,因為我們一如往常的告知她實驗室大小事情時,她只說:「這種事情以後不要跟我說,反正我不是實驗室總管,總管是XXX。」反正一整個任性,而且任性的發生率並不會隨年齡提升而下降。

當實驗室同事在看戲的時候,我突然覺得師母很可憐。

我不是要刻意散播同情之淚。事實上,女人做到這樣,並沒有比起外面只當家管的婦女高明到哪邊。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和實驗上面,永遠都是第一個到實驗室,中午以最快的速度吃完便當,同一時間操作數件實驗,連meeting的時間都充分利用。每次報告Data總是整理得很詳細,圖都只貼完美無暇的,一有想法馬上和實驗是的學長討論,別人一旦試出最佳條件就馬上想拿來用用。她在實驗上面的攻擊力不亞於急著要畢業的學長姐,但看似熱愛科學,其實背後藏著期待被重視的心情。

我覺得與其說他愛科學,不如說他怕被冷落。但可悲的是,他們卻沒有在這麼多年的歲月中,理解婚姻中的相處智慧。由此可見,相處智慧是天書,要比起人類基因圖譜更難理解。

人會變,會變得連你自己都難以理解與想像。當年的無怨無悔,怎麼今天都變成負擔?我突然很崇拜那些出書教你如何維繫婚姻的單身作家,這年頭,什麼都可以嘴皮上說說了,然而又有誰能擔保,這些厄運不會有一天反嗜?

婚姻在這時代潮流中已經漸漸式微,婚姻不再是人生必經之途,離婚也不再令人驚呼感嘆。現在的人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比過往複雜很多,延伸閱讀一則新聞,來自2007/01/17的聯合新聞網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紐約時報根據人口統計分析,發現二○○五年美國婦女有百分之五十一獨自生活,沒有配偶。這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獨自生活婦女人數首次超過有配偶婦女。一九五○年獨自生活婦女為百分之卅五,二○○○年為百分之四十九。

這個發現加上二○○五年有配偶的家庭在美國所有家庭中首次占少數,此現象最後可能導致社會和職場政策變革,包括政府和雇主的福利政策。

若干因素造成獨自生活婦女增加,包括婦女結婚較晚或更多婦女與人同居較長時間、寡居婦女活得更長、以及離婚的婦女因希望享有更多自由而不急著再婚。

此外,黑人婦女結婚率仍然偏低,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,黑人婦女只有三成與配偶住在一起,而西班牙語裔婦女有四成九與配偶住在一起,非西語裔白人婦女與配偶同住的比率為五成五,亞裔婦女則超過六成。

非營利研究團體「現代家庭理事會」公共教育主任史蒂凡妮‧孔茲教授說 :「這是另一個無法改變的徵候,顯示我們無法回到過去的世界,我們不再能假設婚姻是組織人類生活的主要制度。大部分婦女將會結婚,或已經結婚。但平均來說,現在美國成年人有一半時間是處於無婚姻狀態。」她表示,除了戰爭或奴隸制度迫使黑人夫妻無法共同生活,美國從未經歷此現象。

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人口學家佛瑞說,此一轉變是個清楚的轉折點,反映後一九六○ 年代女性更獨立、更自由的生活方式。

佛瑞表示:「女性已較不依賴男性或婚姻制度。年輕的女性更了解此一轉變,她們準備獨自生活較長時間,或者沒有婚姻的束縛。對許多嬰兒潮世代或較年長的婦女,婚姻沒有提供她們希望獲得的生活。」

住在曼哈坦東村的卅二歲音樂家兼模特兒艾蜜麗‧祖茲克表示,她對許多婦女獨自生活的現象一點也不意外。

她說:「我的許多朋友不是離婚,就是獨身,再不就是獨居。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不敢說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,社會結構正在改變,而我們就棲身在這樣的洪流裡。我們舊有的價值觀正在瓦解,取而代之的是一波波強勢的新浪潮。

原文出處: 囉唆女效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smin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